【技术】会消失的支架 让您不再担心“金属心” 哈市二院成功完成OCT指导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术
时间:2021-09-02来源:本站浏览人数:1716
植入心脏内的支架竟然会消失?消失去哪里了呢?近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团队为一位因对金属支架植入心脏有顾虑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成功完成OCT指导下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精准植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解除,胸痛症状消失。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让患者再也不用担心“金属心”。
王先生今年61岁,平日非常注重身体健康,血压、血糖也很稳定。为了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他坚持每天跑步5公里,还曾参加过三届半程马拉松比赛,单位的体检也从未落下过。但是十几天前,他在跑步的时候感到前胸闷痛,向咽部、左肩部放散,停下来几分钟后自行缓解,再次跑步时又出现上述症状。为此,他把坚持了多年的跑步停了下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他快走或上楼梯时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随后,王先生咨询了曾经给自己母亲看过心脏疾病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张国春主任。当张国春主任听到他的自述后,判断王先生很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建议他立即住院治疗。
入院后,张国春主任为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的情况远超出预计。王先生的三支冠状动脉均有动脉硬化改变,其中回旋支近段90%狭窄,右冠状动脉远段有一处90%以上狭窄且伴有急性斑块破裂,这也正是导致他发病的“罪魁祸首”。随后,张国春主任与患者进行沟通,建议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但王先生一时无法接受自己患病这一事实,并且对植入支架非常害怕。张国春主任尊重患者意见,当时并未给予支架植入治疗。
左图:回旋支近段高度狭窄 右图:右冠状动脉远段一处局限狭窄伴斑块破裂
OCT显示斑块破裂
手术结束后,张国春主任给予其充分的药物治疗,并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以及严重性。对于患者的病情,看似没有什么高危因素,那又是什么导致王先生的冠状动脉硬化如此严重呢?后经张国春主任仔细询问得知,原来患者每年单位体检,血脂都非常高,他担心服用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就努力通过坚持运动来降低血脂。但实际上即使每天跑步,每年体检的血脂还是很高,因此还是高血脂导致其发病。张国春主任考虑到王先生对金属支架有顾虑,并且根据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分析,建议他接受生物可降解支架进行治疗。通过她的耐心讲解,王先生慢慢接受了患病这件事并且积极接受治疗。
OCT下清楚看到生物可降解支架小梁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张国春主任再次为其手术。术中,张国春主任首先为患者的右冠状动脉进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这相当于一双“眼睛”进入了患者的冠状动脉。在屏幕上,张国春主任可清楚地看到冠状动脉里的病变情况,并依据检查选择支架的长度、直径。随后将一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成功地在预定部位精准释放。随后再次给予OCT检查,显示生物可降解支架的落脚点、贴壁、膨胀都非常理想。术后,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消失,下地行走自如。此次在OCT指导下成功完成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代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水平已达到先进水平,将会给更多患者带去健康。
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术后
带您了解生物可降解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支架在置入后早期支撑病变血管,之后2-3年完全降解,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不遗留任何异物残留,最终恢复血管的自然形态和舒缩功能。生物可降解支架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体现了“介入无植入”的概念。
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后不会禁锢边支血管,植入后双抗药物服用时间缩短,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术后再狭窄率低,可反复在同一部位介入治疗,可耐受磁共振检查,不影响后期搭桥手术。对适合的人群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多了一种选择。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心脏介入领域的全新技术,受到国内心脏病学领域的高度关注。
什么是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CT技术是综合光学技术、超灵敏探测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快速获得血管横断面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图像。目前为止,OCT是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接近观察到组织水平,精确度极高,被称为“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是心血管介入医生深入血管里的“火眼金睛”。OCT检查能够判断病变是否需要支架;查看病变特征并制定治疗方案;精准测量支架长度和直径;指导支架优化植入;查看支架贴壁和膨胀情况;查看支架后即刻及远期并发症。尤其对于生物可降解支架,OCT是唯一可以进行支架植入后效果评估及远期复查的影像学工具。
新闻搜索
医院公告
广大市民朋友们,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确保您的就诊安全,即日起,哈滨市第二医院门诊实行全面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望市民们周知。
>>查看详细